西安國家高新區二十五載奮進路砥礪前行再創新
來源:未知 日期:2016-06-14 點擊:次
作為1991年國務院批準的首批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之一,西安高新區建區25年來,發揮科教資源優勢,勇于探索、銳意進取,在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化方面發揮了重要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從即日起,本報開設專欄予以全面報道,敬請關注。
25年,在歷史的長河中轉瞬即逝,但對于西安高新區而言,卻是篳路藍縷、銳意進取、開創輝煌的25年。
累計注冊企業超過4萬家,位居全國高新區第2位;累計引進世界500強企業百余家,包括三星、強生等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龍頭企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四大千億元產業集群雛形初現;
從業人員總數37.2萬人,本科以上學歷占總就業人口比重為78.27%;博士后工作站數量在中西部高新區位列第一;
連續多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對國家級高新區評價中,綜合排名位居全國前列,產業規模、稅收總額、知識創新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均居全國前列;
2015年營業收入達到1.27萬億元,位居全國146個國家高新區第3位;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20億美元,占西安市的86.77%,占陜西省的71.85%;實際利用外資16.71億美元,占全市41%,全省36%,在建設創新型陜西和西安國際化大都市中繼續發揮示范引領作用;
……
1991年,在國家實施“火炬計劃”的大背景下,西安高新區從阡陌縱橫之地筑夢,如今星火已成“燎原”之勢。一座科技新城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走出了一條內陸高新區依托自主創新實現跨越發展的成功之路。更難能可貴的是,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被廣大西安市民評為西安“城市驕傲”第一名,被譽為“關中第九景”。
產業長“高”變“新”
宜居宜業幸福指數高
提起西安高新區,大家總能想到現代、時尚、綠色、產業等關鍵詞。這里既有適合產業發展的肥沃土壤,也有宜居宜業的配套環境,居民幸福指數不斷提高。
經過25年發展,高新區創新因子活躍,用“高”和“新”譜就產業發展的華麗篇章。數據顯示,自成立以來特別是“十二五”期間,高新區主要經濟指標保持年均25%以上增長速度。2015年全口徑營業收入、工業增加值分別為12746.52億元和2354.74億元,是2010年的3.2倍和2.8倍。
在綜合實力持續躍升、蓄積發展動力的同時,高新區帶動輻射持續增強。2015年,高新區生產總值占陜西省和西安市的比重分別為3.8%和13%;
高新區已經成為全國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西部開發開放戰略高地,成為西安、陜西核心增長極和對外開放的先行區。目前形成電子信息、先進制造、生物醫藥、現代服務四大主導產業,近五年年均增長30%。此外,云計算、物聯網、3D打印、電子商務等新業態也蓬勃發展。
與此同時,產城融合高效推進、各項民生配套同步發展。生態宜居環境不斷優化,綠化覆蓋率達42%以上,土地綜合容積率達到全國平均水平兩倍,位居全國高新區前列。教育醫療、文化娛樂、公園綠地、商務商貿等高端公共服務配套不斷完善,已經成為我國西部地區環境最好的CBD之一。
“高新教育”品牌效應進一步凸顯,新建及改擴建學校、幼兒園11所,高新一中成為西北地區首家“國家安全教育示范基地”;公共醫療衛生投入不斷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規劃完成并陸續啟動建設;保障性住房累計入住13616人,區域最大規模的村民集中安置項目興隆社區有序回遷;建成6個公園廣場、各類文化體育娛樂場所和企業2200家等。
“廣闊天地 大有作為”
一紙批文、10萬元起步
和現在欣欣向榮景象形成強烈反差的是,25年前,當第一批拓荒者來到古城西南,他們看到的卻是遍布的村落、農田,成堆的垃圾……其他人眼中荒涼的景象在這些“創業者”眼中卻是“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1991年,以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高新技術商品產業化和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化為宗旨的火炬計劃進展如火如荼。當年春天,26個高新區晉升為國家級,西安高新區即在此列。
彼時,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從一紙國務院批文、一輛車、一張10萬元的支票起步,只能租賃招待所作為辦公場所,在位于勞動北路的草陽飯店開始了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
1991年6月14日,西安高新區正式破土動工。前10年按照“政策扶持、貸款起步、負債經營、滾動發展”的建設開發模式,通過實施內部市場開發戰略使園區不斷發展壯大——一期建設全部完成,高新路、科技路已經配套到位。
2003年,高新區啟動“二次創業”。為了更好地開發和建設高新區二期及唐延路沿線,高新區管委會2004年初遷至創業廣場,開始新一輪服務帶動。如今,唐延路產業帶已是一座科技新城,高樓林立,產業發達、綠樹成蔭,到處都展現著時尚、生機與活力。
“將北京、上海、深圳、西安、武漢等地的高新技術開發區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高技術園區,為提高我國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國力作出新貢獻。”2005年6月,時任國家領導人的講話,更加堅定了西安高新區發展民族自主知識產權高科技產業的信心和決心。
2003年,高新區實現營業收入1042億元,實現生產總值270億元,主要經濟指標繼續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憑借此,西安高新區于2006年被科技部確定為建設“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六家試點單位之一。
牢記歷史使命
打造“一帶一路”創新之都
高新區的成立為古城西安注入了一股強大的青春動能。2001年1月,西安市民將高新區的建設列為20世紀西安十大歷史事件之一。與之齊名的則是兵馬俑的發現、西安事變等。
正是因為25年堅持走創新驅動發展之路,2015年8月,高新區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被賦予了打造“一帶一路”創新之都,承擔起我國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大眾創新創業的生態區、軍民融合創新示范區、對外開放合作先行區的歷史使命。
2015年12月底,科技部會同陜西省召開了支持西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動員大會,為自創區建設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西安市委常委、高新區黨工委書記趙紅專表示,“十三五”時期,西安高新區將繼續高舉自主創新旗幟,持續完善“兩帶兩城五區八園”空間布局,全力構建“133”高端產業體系,著力優化創新發展環境,不斷完善產城融合布局,著力打造世界一流科技園區和國際化產業新城,推進“一都四區”的建設步伐。
按照發展規劃,“十三五”末,西安自創區將實現全口徑營業收入2.5萬億元,率先形成一流的創新創業生態,創新創業激勵和響應機制逐步健全,創業人才高度流動、創業資本高度聚集、創業活動高度活躍;率先形成一流的產業發展格局,戰略性新興產業比重達到50%以上,形成2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集群,成為我國新產業、新業態的重要策源地;聚集世界500強企業200家,實現進出口總額3000億元人民幣……
藍圖已經繪就,務實舉措緊隨其后,我們有理由期待,西安自創區將成為全國一流的創新中心、引領“一帶一路”的創新之都、建設全球創新網絡的重要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