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生態園)園區在全國高新區排名躍升至第26位
來源:未知 日期:2017-08-04 點擊:次
今年1—6月份,園區生產總值實現179.91億元,同比增長13.8%;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355.35億元,同比增長19.9%;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44.35億元,同比增長19.9%。其中先進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在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占比分別達到92.58%和94.22%。園區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中已躍升到第26位。
昨日,松山湖(生態園)召開上半年工作總結大會,園區上半年經濟運行數據也隨之出爐。從公布的數據可以看出,園區在上半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市委常委,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莞生態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黃少文參加會議。
黃少文指出,經過多年的發展,松山湖(生態園)已經站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要推動園區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必須清醒地認識園區的定位和使命。園區要努力打造面向全國全球的創新驅動發展“新高地”,努力打造東莞經濟城市的“會客廳”,努力打造全市園區統籌聯動組團發展的“先行區”。
自創區政策紅利進一步強化
經過初步核算,今年上半年,東莞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525.4億元,同比增長8.1%。而作為我市創新驅動發展的引擎,松山湖(生態園)上半年GDP同比增長13.8%,為我市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作出了應有貢獻。
值得關注的是,日前,科技部火炬中心通報了2016年國家高新區的評價結果,松山湖(生態園)的綜合實力排名從此前的第29位躍升至第26位。綜合實力排名躍進的背后,實際上是一項項量化經濟數據的提升。
按照自創區政策體系清單編制任務和專項資金出臺工作要求,上半年,園區招商引資管理辦法,促進科技金融發展實施辦法,鼓勵企業上市掛牌獎勵暫行辦法,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節能低碳、港澳青年人才創新創業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等正式頒布。通過完善管理制度和政策體系,進一步強化自創區的政策紅利。
高企培育方面,園區已有50家企業申請2017年第一批高企認定。對于科技創新支撐平臺的建設,目前園區共有國家級孵化器6家、省級孵化器9家、市級孵化器24家,累計孵化面積近萬平方米,在孵企業1154家,新引進企業近500家。
科技金融產業融合方面,上半年,園區各支行累計為企業提供銀行貸款99.92億元,其中向園區內企業發放貸款43.72億元。新增4家“新三板”掛牌企業。目前,園區共有A股上市公司3家、東莞市上市后備企業19家、“新三板”企業24家,后兩項數量位居全市第一。松山湖“基金小鎮”已于4月份啟動,首批總規模達195億元的20只基金簽約。
招商引資層面,上半年共引進項目552宗,引進資金171.07億元。其中內資項目524宗共162.31億元、外資項目28宗共8.76億元。
以建設省級人才改革發展試驗區為契機,松山湖(生態園)將“人才特區”品牌做得更亮。今年以來,園區新增院士3名、“千人計劃”專家4名、省領軍人才3名。上半年,共撥付人才發展專項資金約9600萬元。
今年,我市正大力推進園區統籌聯動組團發展,而松山湖片區則擔負著試點區和探索者角色的重任。《松山湖片區“1+6”統籌聯動組團發展工作推進方案》已經市委、市政府同意印發。松山湖片區第一次、二次聯席會議順利召開,確定了片區聯席會議、跨部門協調會議及專責小組運作機制。市發改、規劃、工商、國土局片區直屬分局已正式對外辦公,交通直屬分局正抓緊理順關系,實現了行政審批服務前移、職能有序運轉。
園區配套日益完善
長期以來,松山湖(生態園)的配套服務一直備受關注。今年以來,松山湖(生態園)也正加大力度完善園區各項配套設施。
園區的城市格局和功能品質進一步優化。據了解,松山湖總規(2016-2030年)綱要已編制完成并報省,生態園總規(2016-2020年)編制成果獲市政府批復同意。今年上半年,園區組織開展了北部自創區綜合服務中心規劃等8項規劃研究,啟動編制園區城市品質提升近期行動計劃。生態科普館建設進展順利,全力打造極具科技感的對外展示平臺。
實驗小學二期、東華學校松山湖(生態園)校區(高中、小學)、西區小學、實驗小學分校及北區學校正在有序建設中。
醫療配套方面,蘭馨園社區衛生服務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東華醫院松山湖院區項目已動工建設,有望明年上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整合區域優勢醫療資源,與東莞市第三人民醫院合作啟動建設醫療聯合體。
精神文明創建工作中,園區在全市2017年文明創建工作6月督導檢查中綜合排名第一,獲“優秀”等級。日常創建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融入創新創業文化生態,舉辦“松湖Live”“奔跑吧湖人”、文明講堂等各類活動40多場。
在政務服務改革中,園區繼續完善“一門式一網式”市民中心建設,如今,可辦理事項已達到964項,變“多門受理”為“一門集中”;對中心775項行政審批事項進行梳理,實施“分類通辦”,有效縮短市民平均辦事時長;建立以微信預約叫號系統等六大模塊為主導的綜合受理平臺,進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引領東莞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
在交出漂亮答卷的同時,松山湖(生態園)也意識到了問題和短板。黃少文在會上指出,目前來看,園區經濟發展總量偏低,園區工業發展基礎較弱,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偏低,公共服務供給水平相對滯后。要實現松山湖(生態園)的使命,還有許多短板需要去彌補。
黃少文表示,要實現自身的定位和使命,助推東莞在更高起點上實現更高水平發展,必須清醒認識松山湖(生態園)面臨的新形勢及自身優劣勢。接下來,園區要重點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進產業升級;加快提升公共服務供給水平;加快園區統籌聯動組團發展。
為做強做大經濟存量,松山湖(生態園)將繼續大力實施企業“倍增計劃”,促進企業主動倍增、提前倍增、持續倍增,力爭培育一批當得起家、扛得起旗的大型龍頭企業。
同時,對于經濟發展的增量,園區將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招引一批優質企業和項目進駐。通過優惠政策的助力,力爭引進一批支撐園區未來發展的重大優質項目。
另據了解,未來,一座國家科創中心新城有望在松山湖南部地區形成。園區將以中子科學城建設為引領,依托材料基因研究院、華為等重大項目,將大朗象山片區納入松山湖南部濱湖區開發建設范圍,努力將該區域打造成為以新材料、生物醫藥、民用核技術為主導的全球頂尖創新研發中心。
公共服務供給方面,接下來,松山湖(生態園)將加快建設面向未來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重點發展以軌道交通為主導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另外,松山湖北部地區還要規劃建設CBD,該地區將重點發展以科技金融服務為主的生產性服務業,結合TOD開發,統籌站點周邊用地,建設高端綜合配套中心。
黃少文強調,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挑戰,園區上下都要清醒認識自己肩上的責任,爭當園區發展實踐的擔當者、實干者。在園區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很有必要進一步健全完善園區干事創業的正向激勵,為擔當者擔當,讓實干者實惠,全力做好園區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