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高新區:高標準建設自創區 打造西部創新中心
來源:未知 日期:2018-09-05 點擊:次
作為重慶市改革試驗田、開放窗口和創新引擎,重慶高新區勇擔重任,圍繞重慶“兩點”定位、“兩地”“兩高”目標,搶抓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戰略機遇,聚焦高質量、高品質,集聚創新資源、培育新技術、發展新產業、增添新動能,努力向國內一流高新區的目標邁進。
近年來,重慶高新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依托自身政策、產業、體制和開放等優勢,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推進對內對外開放,發展新經濟,培育新動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打造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西部創新中心,努力建設成為創新驅動引領區、軍民融合示范區、科技體制改革試驗區、內陸開放先導區。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激發創新發展新活力
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重慶高新區敢為人先、先行先試,緊抓改革開放這一“牛鼻子”,不斷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積極開展科技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通過改革的“減法”“除法”,換取經濟與社會活力的“加法”“乘法”,讓越來越多群眾和企業切身感受到滿滿的獲得感。
重慶高新區通過制度創新,降低企業創新創業的制度成本,在重慶市率先啟動渝新券試點,調整財政“后補助”為“前擔保”,借助“服務兜底”+“逆風投原理”,為創新主體購買專利申請、研發設計、分析測試等各類科技中介服務提供制度性保障,累計發放渝新券價值1.4億元、惠及企業848家。
為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重慶高新區以自我革命的勇氣,著力簡政、大膽放權、全面提效,全面啟動6項科技體制綜合改革,破除科技創新體制機制障礙,給企業“松綁”,如,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改革成功并在重慶市推廣,截至7月共134家企業獲得2.5億元貸款。
同時,重慶高新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深化開放廣度力度和深度,打造內陸開放高地。發揮航空、鐵路 、內河港口三個交通樞紐、三個國家一類口岸 、三個保稅監管區“ 三個三合一 ”的開放平臺優勢,深度融入“ 一帶一路 ”和長江經濟帶建設,與中新(重慶) 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 、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資源共享、聯動發展加快建設開放平臺和通道。如,延伸拓展渝新歐鐵路口岸功能,開工建設渝黔鐵路西部涉農物流專線,啟動建設“冷鏈物流保稅區”等,有力地激發園區發展活力。
打造雙創生態圈 釋放雙創動能
作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理應成為創新創業的“火車頭”。重慶高新區搭建雙創平臺,聚集創新資源,培育創新主體,著力打造集平臺、投資、培訓、活動于一體的創新創業生態圈,為創新創業賦能,讓雙創之火在巴渝之地激情燃燒。
為滿足創新創業孵化載體發展需求,打造創新創業新高地,重慶高新區支持打造石橋鋪、二郎兩大眾創空間集聚區,健全“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創業平臺體系,構建“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孵化服務鏈條。到2020 年,建成各類國家級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 15 家, 孵化載體面積達到50萬平方米,累計孵化企業達到3000家 。
據了解,目前,重慶高新區的清華啟迪科技園、創客邦二期、一諾創新中心等建成投運,創業黑馬簽約落地,石墨烯產業園獲評國家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3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均獲評2016年度國家A類等級。塑造“高新杯”眾創大賽等雙創文化品牌,組織舉辦雙創孵化與科技金融高峰論壇等節會賽事、主題論壇、路演培訓100余次,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建設投資者創新創業、老百姓宜居宜業的重慶首善之地。
隨著雙創孵化載體快速發展,蓬勃向上、技術超群的雙創主體正不斷涌現,雙創動能持續釋放。數據顯示,重慶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達235家;2017年,新增市級科技小巨人企業41家、科技型企業226家。
筑巢引鳳 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區域發展關鍵在創新、出路在創新、潛力也在創新。那么,如何創新?
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重慶高新區加大人才的引進培育力度,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目前,園區擁有國家創新人才、重慶市“三百”科技領軍人才等市級及以上科技創新創業人才69人;6人入選重慶首批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創新支持計劃。
為了讓人才引進來、留得住,重慶高新區筑巢引鳳,不斷壯大創新平臺,加快國家級工程(技術) 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工程實驗室等創新平臺建設,進一步激發科技創新活力。據了解,重慶大學產業技術研究院等一批新型高端研發機構建成投運,市級及以上研發平臺達94個。
同時,重慶高新區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搭建投融資平臺,壯大創新創業投資規模,構建“股權融資+債權融資+上市融資”的資本鏈,打造更為成熟的多層次融資體系,激活科技創新一池春水。籌建金融創新聯盟,啟動科技金融創新中心建設;設立種子基金累計投貸項目58個、金額2043萬元,科技金融產品助企融資超過5億元;建成重慶科技要素交易中心,重慶科技服務大市場累計實現技術服務及交易金額近86億元。此外,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投入,2017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至4.6%,是重慶市的2.5倍。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步入新時代,開啟新征程。重慶高新區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創新創業生態、內陸開放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試,增強制度供給、服務供給、 創新要素供給,激發創新能力、產業生成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經濟產出能力,奮力建成具有重要影響力的西部創新中心,推動重慶市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